探究广州防疫网

国内 h6883153w 2021-07-04 08:26 158 0

三个层级分类防控,给广州织紧了一张密集的防疫网,扭转了战局。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啟广、黄琳

6月21日,夏至。然而,即使在日长日影达到极限的这一天,全球新冠疫情也丝毫没有抵达极限的迹象。

6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在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首现于印度的新冠病毒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已传播至全球92个国家。专家们担忧:德尔塔变异毒株正在成为全球新冠主要流行毒株,全球将面临第三波疫情冲击。

全球健康专家的忧心忡忡并非空穴来风,在目前所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中,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播力最强,传播速度最快,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发病进程快。

6月21日的广州,这个我国阻击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主战场,疫情防控形势已明显好转。6月21日0至24时,广州市无新增境内感染病例报告,这是继6月19日之后第3个零新增日。

从5月21日确诊第一例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的病例,到6月21日疫情防控“从决战决胜阶段转变到歼灭阶段”,短短30天里,正面阻击“德尔塔”的广州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在和病毒赛跑的过程中,掌握了哪些新式武器?

分级分类防控

广州,一个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在应对德尔塔变异毒株过程中,病例人数为153人,患者零死亡。

广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此次疫情主要为在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同托管等相对密闭的场合受到感染后造成的传播,感染者之间有明确的传播链条”,“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是此次疫情和以往疫情最大的不同。”

有多快?广州警方日前公布的监控画面显示了两例广州疫情病例接触画面:双方在无接触肢体情况下,14秒就完成了病毒传播。

张周斌告诉本刊记者,从广州一个月的防控经验来看,广州的分级分类防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月26日,“广州荔湾发布”发布《广州市荔湾区关于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称“5月26日至27日对全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次日出现在发布会上的广州市荔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隽介绍,荔湾区全员筛查“以社区为单位设立核酸检测点,严格实行疫情防控管理措施,确保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5月26日的荔湾区全员大筛查,对于发现早期的感染者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张周斌告诉本刊记者,根据模型预测,荔湾大筛查后,广州感染人口规模下降99.55%。

5月29日上午8点15分,广州市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3号)(以下简称13号通告),正式实施分级分类防控。

张周斌表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发现本轮疫情有几个特点:一是当前感染者存在一定程度区域聚集;二是密切接触者还有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涉及到广州和佛山的多个区域;三是续发病例涉及的人群构成和活动场所的类型比较复杂。“这些都是疫情扩散的危险因素。加上病情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社区传播的风险不断增加。基于这些特点,对于疫情传播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三个层级的分类分级防控的方案。”

“第一个层级是当前病例较多且出现聚集性疫情的街道,也就是荔湾区的海龙街、白鹤洞街、中南街、东漖街、冲口街作为防控的核心圈,传播风险高。我们在这个层级实行的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防控’的剿灭策略。重点在于排查,确保早发现和防外溢。第一个层级在4个中风险的街道基础上增加了海龙街,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从疫情防控的需要作出的决定,目的就是要跑在病毒的前面,因为这4个中风险街道和海龙街联系是非常紧密,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

“第二个层级是荔湾区以上5条街以外的其他全部区域,另外还加上越秀、海珠、白云、番禺的部分街道以及部分社区。这主要是涉及散发病例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我们这次疫情的防控警戒圈,存在一定的社区传播风险。因此,在这个防控圈内,我们实行的是‘内防扩散、高效防控’的围堵策略,重点在于避免聚集和降低感染风险,提前设置防控的隔离带。”

“第三个层级是核心圈和警戒圈以外的全市其他区域。虽然暂时没有病例报告,但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仍需警惕出现散发病例。因此,在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加强了场所限流、控制聚餐、严格查验等场所防控措施。”

分级防控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一定要跑在病毒的前面,要比病毒跑得前,要比病毒跑得快,才能战胜病毒。”张周斌告诉本刊记者,模型计算预测,13号通告发布后,广州感染人口规模又下降了97.34%。

广州的分级分类调控是动态的,根据疫情信息逐步调整,从事做到全局掌控,精准防控。张周斌说,从13号到后面的15号、16号政府通告,每一次发布都代表防控措施的调整,如此才到了全市153个确诊病例的规模。

与此同时,在英国,据BBC报道,截至6月16日,英国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人数达到75953例,高于一周前的42323例,也就是说,一周之内英国“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者增加了3万多人。

三个层级的分类防控,给广州织紧了一张密集的防疫网,扭转了战局。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斌6月24日指出,从广州市实施的分级分类防控措施的效果和检测数据来看,目前传染病流行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一是6月20日至24日,广州先后在11个区的121个街镇,以及机场、港口等重点区域开展核酸排查,共设置采样点2181个,派出医务人员2.82万人次,全市累计采样1172万人,未发现阳性感染者。

二是6月15日至23日,广州对荔湾区芳村片区外环境开展应急监测,累计在1799个场所采集样本4820份,其中环境样本4760份、污水样本60份,经检测均为新冠病毒核酸阴性。

三是6月12日起,广州所有新增本土感染者均为在隔离酒店排查发现;从6月19日到6月24日24时,全市已连续6天无新增本土感染者。目前,全市所有密接者均在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一场全民动员的信息战

对广州来说,阻击德尔塔毒株,也是一场全民动员的信息战。

与传染病作战,是一场看不清敌人的硬战;敌暗我明的态势容易引发恐慌,而消除未知的恐惧,权威信息的即时公开是唯一的选择。6月12日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上明确要求:“尤其要加强权威发布,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扎实做好严防护、不扎堆、不聚集、少出行等防控要求。”

广州战疫打响之后,各信息发布平台无论大小,开足马力发布传播疫情防控信息,用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朱小燚的话说,是“众志成城,形成合力”。

5月29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摄影:广州日报 王燕)

从5月21日至6月21日,广州已连续26天不间断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累计召开30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有123名来自81个单位或机构的负责人、代表直面市民,介绍相关情况。

用及时公开的信息跑赢谣言和恐慌,广州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就开始了。据统计,2020年广州全年共举办241场新闻发布会,全市有688家单位、1146名发布人参与了相关发布。除了聚焦疫情防控及时回应、聚焦复工复产及时发布之外,作为入境人员较多的城市,内容还聚焦涉外疫情的及时答疑,仅2020年就组织举办了13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专题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就广州的涉外疫情防控向市民进行了全面介绍。这也是为何此轮疫情一出现,广州就能第一时间迅速发布权威信息的重要原因。

5月20日,广州市荔湾区在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监测中,排查发现1例新冠肺炎核酸疑似阳性人员,连夜筛查排查确诊后,次日上午9点左右,荔湾区主动发布相关消息。几小时后,即当日18:00点,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召开,副市长黎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黄光烈、荔湾区区长毕锐明在发布会上通报疫情相关情况。瞬间,确诊病例情况、处置措施、疫苗接种等核心信息刷屏社交媒体。

其实,邀请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委办局一把手等出席发布会,在广州并非首次。2020年市长就出现在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在全国一线城市中开创了先河。

随后,“广州发布”“广州卫健委” “广州荔湾发布”等官方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开启滚动发布疫情信息的模式;同时,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上,疫情防控有关的通告或信息24小时不停播报。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蔡立辉认为,第一时间将权威的信息向公众和社会公开,赢得了广大市民有效的支持和全力的配合。

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从5月27日,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频次增加,根据实际需求“一天一场”或“一天两场”。

除了及时,信息发布人的权威性也非常关键。广州此轮疫情信息发布的人数之多、人员之广,可谓开了先河:有相关职能部的负责人(包括广州11个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还包括普通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外国友人、青少年、街坊领居……

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参与发布的就有国内外医疗卫生系统专家、法律界权威人士、高校智库学者、金融专家、科技专家等,他们从专业角度分析疫情进展、防控治疗、市场政策等信息,增强发布信息的专业性、说服力。其中,钟南山院士在当年先后五次出席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并回答国内外媒体提问。

此次广州疫情防控信息发布的创新,还体现在内容上,除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通报外,主要回应了市民的关切,比如高考安排、端午假期安排、心理压力排解,生活物资保障、公共场所防控等具体信息。

此外,发布会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比如,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会采用连线的方式播报最新的情况;同时也请一些普通市民在发布会结束后分享自己的抗疫体会。这种线上线下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的形式也拓宽了信息发布的渠道。

“这些做法都很好地回应了一个超大型城市在疫情防控中如何管理的问题。”一位传播学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全面动员的信息战是广州阻击“德尔塔”的武器之一。

全球最大规模城市核酸检测行动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斌介绍,6月30日前,广州完成了又一轮的全员核酸筛查。

在抗击“德尔塔”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广州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全球城市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行动。

从5月21日到端午节前夕,广州陆续启动三轮大范围全员核酸筛查。陈斌透露:5月21日至6月12日21时,全市累计核酸检测3602.3万例,发现阳性感染者43例,主要集中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

3602.3万例,如何做到?

抗击“德尔塔”,在广州,是一场全民作战。

在这一场不舍昼夜的阻击战里,一线防疫人员又一次站在了前线。这当中,就有守护广州社区防控第一道防线的“三人小组”。

“三人小组”并非此次广州的新发明,而是在原有党建引领的基层自治组织基础上形成的基层小分队。在去年的疫情防控中,由社区居委、派出所民警、社区卫生中心人员组成“三人小组”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阻击德尔塔毒株的战役中,“三人小组”再次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在荔湾区白鹤洞街,吴瑶所在的“三人小组”上门为居家隔离居民做健康检测(拍摄者:荔湾区人民医院黄春梅)

吴瑶是荔湾区人力社保局的一名党员,也是“三人小组”成员之一,主要参与支援白鹤洞街鹤翔社区的防控工作。他告诉本刊记者,“三人小组”的工作任务是做好对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检测、上门核酸采样等,重点关注独居老人、患有严重基础病的病人和孕妇以及高中考相关人员的情况。如果居家隔离人员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就要及时上门进行初步判断,再向区卫健局报告,进行转移排查。”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蔡立辉认为,在严防严控的同时,如何精准服务封闭封控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坚决守住社区防疫这一道关口,“三人小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执行力,为街坊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防疫服务。”

单日最高检测150万人份核酸样本、3天内完成近2000万人次的核酸采样、33小时内完成对南沙区的封闭和解封……广州的争分夺秒如何实现?

大筛查的快速完成背后,是广州科技抗疫的努力和实力。

科技抗疫,广州有实力。广州拥有5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总数位居全国第3位;拥有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其中包括不少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 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介绍,广州目前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共有23家。

比如,金域医学在广州的日检测量已突破35万管,是全球新冠核酸检测日单产冠军,核酸检测样本累计超过8000万人份,单机构检测量居全球第一。达安基因研发的核酸检测试剂和快速检测设备均为全国首批获证,销售量累计超2.9亿人份,居全国第一……

科技抗疫,广州很努力。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介绍,这次疫情防控,广州众多的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以实用为标准,实战为方向,聚焦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变异病毒检测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研发出一大批“硬核”科技武器投入此次战“疫”,为广州在短时间内完成迄今全球城市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行动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成全省首个气膜实验室,便是其中之一。金域医学副总裁、“猎鹰号”漆膜实验室的运营总指挥李慧源告诉本刊记者,由广州实验室联合金域医学牵头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首个“猎鹰号”气膜实验室,与先期投入的“猎鹰号”检测车等设备以及广州金域实验室,形成了“大型检测基地+移动检测点”的高效检测模式,组成了检测能力达35万管/天的“应急先行军”,若采用10混1混采技术,每日最高可检测350万人份核酸样本。

“为加快落实应检尽检的要求,广州利用各种科技手段,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抢时间、争速度、出效率、见效果,从快、从严、从实地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孙翔说。

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在蔡立辉看来,广州此轮抗疫,充分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广州市卫生资源优势,及时进行了全员的检测应检尽检,“这种检测对于病毒传播的精准监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评价广州对此轮疫情的应对,蔡立辉好几次用了“精准”这个词。他认为,广州采取分类分区分级响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充分体现了精准防控和社会秩序正常化有机结合,既有效遏制病毒,又最大限度地避免干扰社会正常的秩序。

人性化精准防控,是以科学防控为基础的人性化管理,也就是说,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精准划定防控目标,甚至精准锁定到某街道某小区的某栋楼。

比如,6月2日,在番禺区洛浦街锦绣半岛社区锦绣东区,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的只是该小区的16栋、17栋和18栋,其他住户按照低风险区域管理。

又比如,疫情期间,在广州和佛山各区都已禁止或暂停餐饮场所堂食服务的情况下,只有天河区要求社会餐饮单位是“限制”而非禁止堂食。

这些实际上符合广州人性化精准防控的思路:即采取动态防控、顺势而变的策略,确保防控尽全力、生活不停顿、社会要稳定。而背后的支撑是各级政府各个机构遵守的疫情防控底线思维: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用最周全最细致的准备应对最复杂的情况。

天河区并非本土患者确诊的首发地,但依然从5月21日开始把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统筹开展流调溯源和核酸筛查,扎实落实分级分类防控措施。

天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龚伟河介绍,该区核酸检测做到“人人皆知、一个不漏”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高温、大风、短时暴雨等极端天气,近六成的采样点设置在开放的室内空间,并贴心为群众备好饮用水、雨伞等物资,开辟老幼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人员实行上门采样,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6月26日,全市中风险地区清零;此前的6月24日,广州全市高风险地区已清零。这意味着:目前广州市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

随着疫情防控态势的日益明朗,广州逐步回归正常生活。荔湾老城区老街老巷里的阿婆们出门喝茶,到公园听戏遛弯,重回自由随性的日常。然而,这座城市防控抗疫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就像战“疫”一月后广州荔湾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所说,“再撑一撑,热腾腾的生活很快就会回来。”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