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围观维珍集团创始人“太空之旅”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8时40分左右,即将迎来71岁生日的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与其5名雇员一同搭乘“太空船二号”,从美国新墨西哥州出发前往“太空边缘”,他们启程时的情形经由网络直播传遍全世界。大约一个小时后,布兰森一行人返回。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像是布兰森的一场“信心之旅”,已酝酿多年的太空旅行“商战”由此迎来“重要时刻”——7月20日,刚从亚马逊卸任首席执行官的世界首富贝索斯也将上太空。顺利完成太空之旅的布兰森或将在这一市场中“占得先机”。英美亿万富翁争相亲自“上天”令全世界重燃对太空旅行的热情。有外媒期待,此前主要用于“炒作”的太空旅行能真正迎来一个突破口。也有学者表示,“太空仍是一个属于精英分子的空间,只是通往那里的方式不同了”。
马斯克也来捧场了
美国《纽约时报》描述说,2004年,布兰森创立维珍银河公司时以为,开展商业化太空旅行服务大概只需要两三年时间,17年过去了,该公司仍未正式启动这一业务,它表示,在此之前还需要进行3次试飞,其中就包括7月11日的这次。维珍银河表示,这是飞船第一次满员飞行测试。
当地时间11日一早,布兰森先在推特上发布他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马斯克的合照,并配文“和朋友开始新一天真的太好了”,“感觉很兴奋,感觉已准备就绪”。之后,他又发布自己骑车抵达新墨西哥州航天港的视频。法新社描述说,美国山地时间8时40分左右,一架大型运输机起飞了。由于天气原因,启程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90分钟。与布兰森一同前往太空的五人都是维珍集团的员工,其中两人是飞行员。
据《俄罗斯报》11日介绍,执行这次任务的“太空船二号”航天器被称为“团结”号,它将先由“白骑士二号”飞机挂载着,升至约15公里高空后分离,然后借助自身火箭发动机进入亚轨道。法新社称,一旦火箭发动机停止运作,乘客可解开安全带,体验约4分钟的失重状态,并通过机舱内的十几个窗户欣赏地球。“团结”号达到的最大高度约85公里,随后调转尾部,返回地球。
CNN说,布兰森“冒着巨大风险”进入太空,可能出错的地方有不少,比如火箭发动机无法点火、机舱失去压力等。另外,维珍银河也有过出事故的记录:“太空船二号”在2014年的一次试飞中坠毁,导致一名驾驶员身亡。不过CNN说,布兰森一直都是不会回避冒险活动的人。
竞争对手发布航天器对比图
国际媒体聚焦布兰森的太空旅行时都会提到贝索斯。这名现年57岁的世界首富也将在7月20日搭乘旗下公司蓝色起源“新谢泼德”号亚轨道火箭系统“上太空”,同样在体验几分钟的失重后返回地球。尽管布兰森坚称,两家公司都选在7月试飞是一个“奇妙的巧合”,然而他比贝索斯晚数周宣布太空旅行日期的做法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
9日,蓝色起源在推特上贴出一张与维珍银河航天器的对比图,从载具类型、窗户大小、是否有逃生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细数自家“新谢泼德”号火箭的优越之处。最关键的一项是,蓝色起源声称自己的航天器可抵达海拔100公里的“卡门线”。据英国《卫报》报道,这一高度是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等多家机构定义的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认为,这一界线是在海拔80公里处,抵达至该高度以上空间的专家和个人可被认定为“宇航员”。“我们的宇航员名字旁不会被打上星号。”蓝色起源在这条推文里暗示,维珍银河的航天器没有真正抵达太空。
不过,“团结”号此前已进行过载人太空试飞,而“新谢泼德”号火箭尚未开展过载人试飞。由于发布了前述“对比图”,当蓝色起源10日“祝愿”维珍银河次日的飞行顺利后,被不少网民嘲讽“虚伪”。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0日称,虽然11日只是维珍银河的一次试飞,但如果成功,对它而言将是一次“巨大推动”。法新社说,该公司计划在2022年初正式开始商业太空旅行业务,据称已将600张“船票”卖给60个不同国家的顾客,售价从20万至25万美元不等。维珍银河的最终目标是每年开展400次太空旅行。
NBC说,到目前为止,商业航天发射由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主导,它一直在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运飞船,去年还将NASA的宇航员送入轨道实验室。SpaceX也已经宣布,其首位付费客户将绕月球暗面飞行。
既是广告,也是愿望?
“从财务意义上来说,这或许是搭乘航天器的人首次比航天器本身更值钱。”美国“太空”网站9日说,尽管布兰森和贝索斯的飞行时间都不长,但这或许标志着太空旅行新时代的到来。芝加哥大学学者乔丹·比姆表示,“宇航员”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没有改变的是,太空仍是一个属于精英分子的空间,只是通往那里的方式不同了”。
布兰森和贝索斯是最早为其乘坐的航天器提供资金的人,但他们并非首批花钱上太空的人。2001年至2009年,7位乘客曾斥巨资乘坐俄罗斯“联盟”号太空船进入国际空间站。
“太空”网站认为,布兰森和贝索斯的太空旅行可能只会让他们更受关注,而非切实为人们增加进入太空的通道。“太空成为他们塑造并提升公众形象的地方,”比姆表示,“从6分钟的太空旅行中回来的贝索斯,与升空时的他不一样吗?”不过“今日俄罗斯”电视台11日引述美国专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的话说,两名亿万富翁的太空旅行“既是一种广告,也是一种真诚的愿望”。
对于英美商业航天巨头“上太空”,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商业化行为有助于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传统上来看,航天是用于科学研究和太空技术的探索,相关技术和资源由政府掌握,然而,为了让航天业的资源、技术、装备走向更高层级,也需要产业化作为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商业航天至少是一个方向,能够让普通人跟航天技术有一个类似于当年航空业在运输和旅游方面的接口。”
德新社11日引述金融服务公司 Canaccord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到 2030年,太空旅游市场规模可能达到80亿美元。维珍银河曾称,全球预计有“200万船票”的需求。
王亚男认为,商业载人航天服务主要面临两个挑战,首先在该产业起步初期,最重要的是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稍有差池,这项业务就会受挫,其产业化进度可能要放缓5至10年,甚至更久”。其次是价格,现在的售价距离普通人能够消费得起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如果想要推进产业化,必须设法降低价格。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网站10日说,太空旅游市场在最初阶段的客户主要是名人、超级富豪和受行业支持的私人研究人员。尽管市场规模不会迅速扩大,但利润可观。预计将来会有两到三种不同类型的运载器来进行太空旅行,这有助于降低旅行成本。
“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产业化目前也在快速前进,”王亚男表示,“我们企业的重点是在发射一些应用载荷上,比如一些科研实验卫星、通信卫星等,但载人航天旅行服务肯定会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未来关注的一个方向。”